• 健客廳
    avatar
    音速小子孫悟空
    對於中國的朋友們來説,無論你是來自中國大陸、香港、澳門還是臺灣,如果你想在網上搜尋相關的資料,在搜索引擎(如百度、Google、Bing等)輸入中文關鍵字,然後點擊搜索,這應該是很自然的事。當然,華健有提起MP3的興起對音樂市場的衝擊。現今單單在中國大陸,就有超過四億名網民。中國大陸可謂是有著世界上最多網民的地方。只可惜的是,基於現實的客觀因素,人數多並不意味著質量、原創性及可靠性。更多的是人云亦云,似是而非的説法。當然,這並不是說在其他的地方,就出了質量、原創性和可靠性高的網頁就相對而言高。只是,如果耐心、認真、仔細地搜索,還是可以找到相關的信息。在二十一世紀,一個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時代,信息的相關性十分重要。當然,最終還是得看網民自己客觀、中肯及理性的判斷力。
    比如,如果想知道MP3及無損音樂格式之間的對比,我嘗試輸入中文,居然無法找到有用的信息,當然‘有用’是相對於我而言,我也清楚地認識到每一個人的需求不同。這種技術型的信息,用英文搜尋起來其實並不困難。而更重要的是,這是因爲網站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某一方的學朮認識、思想、資料收集、研究和判斷。從另一角度來看,網上少了多樣化的文章,是因為民間缺乏批判性的思維,而文章會隨著你所處於的角度的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結論。少了批判性思維,網上就會出現大量人云亦云的説法。某種程度上,人們長期以來的思考方式,儘管可以受到外來因素影響,卻不會因網絡的出現根本性的變化。思考方式的轉變,尤其如果要在短時間内發生,是需要人自己主動抱著學習的心態去重新觀察和思考已經熟悉和尚未熟悉的事物,古人所說的“溫故知新”,確實是有其道理的。
    當然,大學生在社會的比例,或者,人們所獲得的學術或技工文憑,儘管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一個社會的教育水平,文憑和學位的數量無法反映的是人們的思考方式。從人們的言論可以部分地看出人們思考方式,姑不論這言論是在紙上、電視上或者網上發出。
    自MP3流行后,儘管有了網上音樂商店,音樂市場,就歌曲或專輯的銷售而言,整体上是在長期萎縮。這並不是沒有人可以在音樂市場成功。而是,音樂市場上,儘管音樂人在數量上也許並不少,音樂市場整體的收入是下降的。無論你是否還能音樂市場獲得豐厚的利潤,你不可不關注音樂市場的長期發展。
    信息科技的普及化並沒有同時帶來大多數信息科技使用者在信息科技上知識水平的提高。在二十一世紀,文盲並不只定義在過去的讀、寫、算等。如果承認信息科技的重要性,就不得不承認對信息科技缺乏認識是新一代的“文盲”。而任何的認識是必須建立在基礎上,就這一點而言,懂得使用社交網、電子郵件、寫網誌、甚至是一些非法下載,都不能被稱作是懂得基礎。學過數學的周華健一定知道微積分當中有許多方程式和步驟是可以讓我們將它們應用在解決問題上。而方程式的記憶和應用很多時候被人們錯誤地以爲這就是數學,但我們不可以否認這的確是數學的應用,只可惜的是應用數學方程式的人其實對數學是缺乏認識的。有點周華健說對了,數學的確與邏輯和理性有著密切的關係,事實上,對於物理學家而言,數學就提供了邏輯和理性的基礎,而爲了解決一些物理上的問題,往往有需要運用到新的數學理念,就像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誕生初期,綫性代數和非歐幾里得幾何仍在處於雛形階段。狹義相對論確定了綫性代數的價值。廣義相對論更是建立在非歐幾里得幾何,並根本離不開微積分和綫性代數。史上最偉大的數學家、物理學家並不是因爲他們懂得背和應用數學和物理公式,基於理性、邏輯思考、假設和理想實驗,許多方程式可以被推導出來;許多理論因而誕生。當然在資本主義社會,應用的確會被重視,因爲“應用”反映了“盈利”。但是,正確地應用及科技的改進卻離不開理論的基礎。“萬丈高樓從地起”
    MP3的根本性質是不會因爲人們主觀的意願和經濟上的限制而有所不同。的確,MP3在數據量上的小的確是很吸引,不僅僅是對信息科技使用者有吸引力,而且音樂市場也因此有了一個新的方式銷售音樂,即通過網絡商店。在廣告上,網絡商店經營者標榜著他們所賣的MP3具有CD質量。由於隨身聽、硬件的支持,許多網民們也聲援MP3。
    然而,在我們追求便利的同時,我們得問問自己是否真的喜歡音樂?這不是白問嗎?要不喜歡,幹嘛買隨身聽及買或下載MP3?然而,如果不重視音樂質量,能稱得上是喜歡音樂?比如,一個自稱自己是汽車愛好者的人不重視汽車的性能,這不是很奇怪嗎?在一個凡是人云亦云,不追根究底的社會,這種現象其實比比皆是。爲什麽會出現偶像歌手呢?
    隨身聽為人們提供了便利。人們可以在吵雜的環境中聆聽音樂,這可謂隨時隨地。然而在物理上而言,人們所能接受到的信息很大程度上還要看有多少“雜音” (Noise),而這些雜音的確可以客觀減少可以接受到的有用信息。聼不清楚,那就提高音量唄?只可惜的是過高的音量會傷害聽覺,聽覺受損害怎麽欣賞音樂?現實的來説,要欣賞音樂,的確需要一個合適的環境。正如圖書館爲什麽是一個理想的學習環境。只是,當我們有一個自己的空間,隨身聽絕不是最好的選擇,爲什麽不用一個高質量的揚聲器。儘管我們不一定要昂貴的音響系統,一個價格適宜的揚聲器遠勝於隨身聽。不可否認的是,儘管不是欣賞音樂的最好方式,隨身聽卻可以填補心靈的空虛。
    當然,用隨身聽或者小型、廉價或低質量揚聲器,比如手機上的,來區分不同音樂格式在質量上的區別,這顯然是自欺欺人。
    有人提出,將音樂錄製在CD上,在質量上本來就要做出妥協。的確,錄音器材種類的使用和CD製作過程的確有著密切的關係。因爲將類比信號變成數據一定會經過數字的量子化或者近似處理。當然一開始所接受的就是數據,比如使用數碼相機或者數字錄音機,那麽數據的真實性會相對提高。然而,量子化及近似處理在實際應用中並不是對質量的妥協,而是基於我們對於準確度的需求,或者是我們感官能接受的準確度,而作出的調整。比如,想pi和e在數學上的無理數,基於對準確度的需求,我們因而決定要用多少位數。因爲無理數是無法用分數來表達的。而類比訊號變成電腦數據,也會變成分數。學習過微積分的人也許會知道我們是如何推導出計算圓形週長和面積的公式,當然離不開歐幾里得空間的假設。
    在錄音和混音的過程中,的確需要保存比在CD中更多的數據,包括一些人們通常無法通過感官所接受到的信息。學過近似處理的人也許知道,在數据處理和計算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比最終數據更高的準確度,以減少失真性。而提起MP3,就不得不提到有損壓縮。
    有損壓縮在數据處理,尤其是在處理影像和聲音常常會用到。這是指丟棄一些人們比較注意不到信息,以此來減少數據量。而無損壓縮則是通過觀察數據的重復性和一些固定的特徵,來將數據重新編寫,當中沒有任何數據被丟棄。MP3則是屬於前者。CD种的音樂數據採用的是Red Book(紅書)格式,這是一種完全未經壓縮的音樂格式,無論是有損還是無損。因此,無損壓縮的音頻檔可以還原成原來未經壓縮的檔案,而有損壓縮的音頻檔因爲數據的丟失,再也回不去原來的音頻檔。然而,這並不是說我們不能進行格式轉換。而是即使進行格式轉換,也無法找回原來流失的數據。
    CD音樂中所包含的聲音數據是涵蓋人們感官所能接受到聲音數據,基於一個具有正常聽覺的人所能聽到的頻率範圍做出的調整,不包含人們聽不到的頻率範圍。因此,如果對CD音樂做出有損壓縮,就一定得丟棄部分頻率的數據,隨著壓縮方式的不同,所丟掉的聲音可以是高、中或者是低頻率的聲音。如果一個音頻檔中存在聲音是相對單調,也就是不存在同時的高音、中音、低音的混合其中,那麽有損壓縮可以比較好地保存聲音質量。如果一個音頻檔中的聲音相對複雜,有許多不同的聲音混合而成,比如不同樂器甚至歌手的聲音,那麽,有損壓縮無可避免導致聲音的變質。
    有一些網民嘗試去分辨有損壓縮和無損壓縮的分別。然而,許多聽衆也許沒有比較好的揚聲器,也許使用廉價揚聲器或者是使用耳機。有的沒有留意不同頻率中的細微差別。當然,正如在《泰山》電影中有一幕是將不同的聲音和諧混合成音樂,單獨一種樂器和混音當然會有不同的效果。而聽的人對不同樂器的認識,或者對不同歌聲的認識,也會影響他的判斷。比較可靠的判斷當然不是靠聽覺,而是直接比較聲音波普。如果直接比較聲音波普,那麽聲音質量的差別就無法忽略了。在音樂市場工作的人,也許就是有著一雙“受過訓練的耳朵”。
    如果有著先入爲主對MP3的執著,仍和關於MP3的壞話也許就聼不進去了。我小時候也常聼WMA的歌,那也是一種有損格式。直到後來硬盤及網絡空間相對便宜,我便可以重新考慮對於質量的追求。我還是初中生的時候,網絡儲存空間是少見或者昂貴的。我還是希望網絡儲存空間能夠更便宜一些,硬盤價格、光碟價格還能夠更便宜一些。市場的走勢就不是我可以左右的了。
    所以,真心喜歡華健音樂的朋友,唯有通過CD或者無損音樂格式才能帶來對華健音樂真正的體會。基於MP3數據量少的事實,一些網絡商店賣的都是有損音樂格式。我不知道無損壓縮音樂格式黨,如WMA Lossless、APE、FLAC、Dolby TrueHD等,是否符合成本效益。而目前唯一能夠合法地獲得無損音樂格式的方式就是通過CD,儘管已有少數藝人開始販賣無損音樂格式的音樂。
    對我個人而言,我其實更想通過網絡商店購買並下載無損壓縮音樂格式檔,當然是因為方便了。在現實的情況下,CD是一個選擇。網絡商店賣的都是MP3、AAC或WMA。
    如果你祇聽過MP3,你對任何歌手的歌的評論都缺乏可靠性。